思政教育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生管理 > 思政教育 > 正文

我校举办第四十四期彳亍沙龙

时间:2024-11-25   来源:学生处|   点击:


(读书会现场)

(现场观众互动)

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”,书海浩渺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——《道德经》如山巍峨,立世千年,以其博大的智慧滋养着中华文化几千年,其“道法自然”的理念至今依然有深远影响。2024年11月23日下午,由党委学生工作部、校团委、校学生会联合举办的“经典畅读,问道寻真”——第四十四期“彳亍沙龙”读书座谈会在图书馆四楼世界之窗顺利开展。

读书会现场,主持人向同学们介绍这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——《道德经》。《道德经》以简约的文字讲述天地运行之理、人生安身立命之道,它如一股清流,穿越千年,滋养着无数人心灵深处的宁静与宽广。

在本次沙龙分享会上,主持人通过书籍内容的领读及直观的视频讲解带领同学们走近《道德经》。现场气氛十分热烈,同学们积极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,引发了颇多的思考。邵佳凝同学表示,万物得之于道者称作“德”,万物得到道的那一部分,就被称为“德”。人如果能够得到符合“道”的有关万物规律的方法,那么这些方法可称为“德”,这些人就会被称之为“有德”。一者,“万物”虽可理解为众生,但“得”到的是“万物”,不是“道”本身,而“得万物”的过程本身符合“道”,那这样的行为可称之为“德”。得的过程包括:路径、方法、动机等等,都要符合“道”,是谓得之于道的。由此,对“德”的理解还可以用一句话来引出,“得万物之于道者,称作德”,得是描述一个行为,是动词,而“德”是行为是否合“道”,有道的得,是德,无道的得,是无德。偷得,也是得,是无道之得,谓之无德。

本次沙龙活动通过对《道德经》的交流分享,让同学们在古典哲思中找到生活的智慧与内在力量。通过对经典句段的探讨,同学们也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纷扰,培养豁达包容的心态,树立更积极的处世之道。

党委学生工作部 校团委 校学生会

   二〇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


版权所有 © 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

电话:025-86718692

地址: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苑路3号  邮编:210023